“我们萍萍(化名)每到重要考试前,都会头晕、腹痛、失眠,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障碍?”近期,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萍萍妈妈向主任医师、病区主任王轶虎吐露了自己的苦恼。原来,萍萍每次一得到“要考试了”的消息,就会心烦意乱,不能做到像平常一样专心看书,晚上总是睡不着,还常常出现感冒、鼻炎的症状。到了考试当天早上,一醒来就会感到胸口发闷。
“我心里想着,要考试了,好想逃,身体也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反应。”萍萍告诉王轶虎主任医师,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自己会不自觉地紧张,会觉得恶心想吐,并且一想到自己考试结果不好,会辜负父母的期待,这种感觉就会加剧。经王轶虎主任医师诊断,萍萍是典型的“考前焦虑”。
什么是考前焦虑?
考前焦虑常常伴有躯体反应,通常会出现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头晕、头痛。严重的时候,可以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胸闷气短。有时还会伴有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学习的热情,常常有大难临头的感觉,最终会导致成绩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学习成绩一旦下降,以上症状反而会加重,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甚至还会出现逃避考试、坐立不安等现象。考试时会出现思维混乱、手抖、出汗、视力模糊等。
当你的孩子出现考前焦虑时,你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呢?
专家建议
01 其实,孩子出现考前过度焦虑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认知的偏差,错误地将考试成绩的高低与人生成败画上了等号。
家长需要让孩子认识到考试只是对学习成绩的检测,而不是学习的全部目的。要指引孩子放下思想包袱,以平稳的心态来应对考试。
02 其次,家长也要放下自己思想上的包袱,不要营造出对考试、对成绩过分看重的紧张的氛围。
考试当前,不要因为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成绩达不到预期等等原因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有时候家长的情绪,对孩子也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03 最后,家长还要对孩子要充分地共情,让孩子能够感到家长对他的理解、接受、包容,这样呢能够消除孩子大部分的焦虑。
同时,我们也可以教会孩子将负面情绪通过合理的方式释放出来,比如向家长倾述、参加一些体育运动、以及适当娱乐来转移视线,放松心情。
供稿人: 王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