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在即,当心这几种传染病

    • 2023-08-31
    • 发布:湖州三院管理员
    • 阅读:1451

一个转身,新的学期即将开始,“神兽”已经“归笼”。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各种疾病迅速集结,厌倦了夏季炎热的病毒也悄然出洞,跃跃欲试。疾病易感人群增多、传播途径易实现,这些都极易造成聚集性疫情,快来了解一下这些疾病,做好预防工作。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在秋冬季呈高发态势。其传播途径多样,吃、喝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以及接触病例及其呕吐物都可能中招。

中招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

 

预防措施

◆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 不喝生水、吃完全煮熟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尤其不要生食贝类等海、水产品。

◆ 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要远离,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离开现场。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每天10次左右。

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 服用疫苗。3岁以下孩子可每年服用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服用1次即可。

注意: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若感染,请做好隔离,及时就医。

登革热

随着暑期的结束,外出旅游师生、登革热高发区(东南亚、南美洲等地)留学生返校,存在学校出现登革热输入病例并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学校内人群高度密集,一旦有传染源进入校园,很容易引起暴发疫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染病,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并不会直接传染。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皮疹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

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孳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 隔绝蚊虫:到登革热流行区域旅游或生活,出门穿着长袖上衣及长裤,避免在蚊虫出没的树荫草丛等阴暗处逗留。

◆ 遮挡蚊虫:安装纱窗、纱门、蚊帐等用具,避免蚊子飞入室内。

◆ 防蚊灭蚊:室内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涂于裸露皮肤上。

◆ 清除积水:清洁居住环境,定期清理家中花瓶、鱼缸、托盘中的积水,杜绝蚊虫孳生。

◆ 及时就诊:师生及其家属如果有登革热流行区域(东南亚、南美洲、云南等)旅居史并在2周内出现发热、肌肉痛、皮疹等症状,务必尽快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将外出情况主动告知医务人员,切莫自行服药或在诊所等社会医疗机构就诊。

流行性感冒

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主要经由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容易暴发流感疫情。

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预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

◆ 定期开窗通风,做好通风与环境消毒等工作。

◆ 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在环境密闭、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优先推荐接种流感疫苗。

如果孩子常常“换季就生病”,除了做好预防措施,家长们还需帮助孩子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讲究卫生、开展体育运动,以强健的体魄来抵御疾病的侵扰。

 



相关稿件

Copyright 2014 ©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8649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692号 地址:湖州市苕溪东路2088号
服务中心:0572-2062555 预约电话:0572-2290610 邮政编码:313000 Email:info@hz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