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家长提问“孩子叛逆、冲动该怎么办?”,青少年在言行举止之间,确实存在冲动、易怒的特征。那么该怎么理解这种“疯狂”呢?
认识青春期
青春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转折期,也被成为“心理断乳期”和“狂风暴雨期”,是个体生理发育开始成熟的阶段,心智从父母的附属品和“乖宝宝”到独立自主和“小大人”的转变期。
一般认为大部分人的青春期开始于初中阶段,这是以生理发育特征为依据进行划分的结果。按照更加综合全面的划分标准,从儿童阶段到成人之间转变时期的“青春期”按照发展任务的不同,具体可细分为以下阶段:
为什么青春期个体会呈现出家长难以理解的“疯狂”?
1. 多巴胺系统的作用:多巴胺系统是人的大脑负责掌控奖励-惩罚功能的脑区,青春期个体多巴胺系统处于反应较为敏感的时期,这导致他们对刺激的耐受性提高,追求刺激且忽视惩罚。常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获得愉悦和被奖赏的感觉,因此青少年常出现冲动和冒险行为,喜欢各类高刺激强度的活动;
2. 大脑前额叶皮质发育不完善:大脑的前额叶主要负责理智思考和控制冲动等高级认知活动。青少年个体的前额叶发育不完全,抑制功能差,因此难以好好控制住个体将各种冲动的念头转化为行动。
3. 心理断乳期,难以找准自己的定位。青春期个体处于一种旧经验几乎完全失效、新环境难以适应、新的经验体系未有效建立的阶段、虽然心智发育落后于身体发育的成熟程度但要求拥有成人的独立和自由(通常会被父母、学校阻挠),因此感到迷茫和痛苦。
4. 大脑追求高强度刺激活动、抑制功能发育不完善、追求独立和彰显“大人”身份,因此才会出现家长朋友们难以理解的“疯狂”特征。
青春期是各类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首发期和高发期
青少年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可能有:
1. 营养问题:进食相关障碍,为了保持绝对完美的外形和以进食作为解压方式导致的厌食症、贪食症等。
2. 情绪问题:因情绪波动大和假想自己处于他人注意力中心的思维特征,导致青春期个体过度注重他人评价导致的社交焦虑、抑郁、焦虑等问题。
3. 冒险行为和挑战权威:因缺乏成熟的价值判断体系导致的叛逆、冲动行为(比如离家出走、与家长和老师对抗)等。
4. 违规冲突:刻意追求与众不同导致的各种出于自我表现需要导致的奇装异服、不良习惯、结交不良伙伴等。
从疯狂到成熟的发展之路
目前因营养条件改善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人具备更高的能力去适应,个体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普遍提前,结束时间普遍延后。这也就意味着,人们的“青春期”延长,个体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够真正成熟到可以适应各种社会压力的程度,社会逐渐进入“晚熟时代”。
引导青春期个体从“疯狂”走向成熟,家长可以这么做:
1. 充分地理解青春期个体的身心发育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2. 充分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武断、不先入为主地替孩子做决定。给孩子真正想要的、需要的,而不是家长想给的;
3. 不轻易对孩子进行道德判断:理解和包容青春期个体的行为特征,对事不对人。问题出现时,针对事件本身进行分析和引导,不对人道德和潜力进行过多批判;
4. 做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家长如何处理各种挫折事件、婚姻冲突、人际矛盾、情绪压力等问题,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
原创:赵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