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当“百坦”的湖州人都在忙着总结一年的工作心得时,新冠肺炎疫情却突袭了浙江。短短十几天,浙江成为国内连续多日新增病例最多、现有确诊病例仅次于台湾和内蒙古的省份。宁波、杭州、绍兴先后出现中高风险区,追溯确诊病人行程,个别人员曾到访或途经湖州。一时间,湖州的疫情防控形势立即升级,部分娱乐场所暂时关停,景区“限流”,很多小区也仅留下一道进出的门,日夜有人测温、查看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也变得频繁起来。
在严峻的防控形势之下,很多人出现了各种担忧:儿子还在杭州上学,回不来怎么办?我去过宁波,行程码带星了怎么办?黄码红码了怎么办?疫情蔓延到湖州怎么办?这些担忧难免会让人神经紧绷、难以放松,或感到焦虑、担心、害怕,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在严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心理防护就显得特别重要。
疫情压力之下,我们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反应或想法呢?
不同的人,心理受到疫情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和每个人的性格、心态、应对能力、身体状况、内外资源等密切相关。
如果很难处理好疫情带来的压力,就可能会出现多方面的反应,我们把这些容易出现的反应归为四类:
一是身体反应:可能会出现容易疲劳、睡眠不好、胃口下降、头晕、头痛、胸闷、心慌、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
二是心理反应:可能会出现紧张、心烦、害怕、恐惧、愤怒、委屈、消极等。
三是行为反应:可能会出现抽烟、饮酒、易发脾气、反复洗手、逃避等行为,或此类行为增多。
四是可能会出现较多负面想法:如对防控工作的不理解、对防控措施的不认可;对谣言的害怕;担心疫情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担心家人;害怕感冒或发热,生病不敢去医院,害怕在医院被传染;担心自己患病而被强制隔离,害怕患病后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担心疫情无法结束或突然爆发;担心长期压力下自己会心理崩溃等。
疫情压力之下,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心理反应?
即使我们出现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心理反应,也不必过于恐慌,因为这些可能是我们遭遇“异常事件”后的“正常反应”,我们可以积极寻找多种方法去应对这些心理反应。
首先,我们要了解,是什么让我们出现了这些心理反应?是对疫情或防控知识的不了解?是对自己或家人状况的不确定?是对工作和生活的担忧?恐慌往往来自于不了解,所以我们要去了解具体情况,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对防控措施的担忧,不确定目前的防控措施是否真的有效,如果有效,疫情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果有这样的疑问,可以先了解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它的一些特点和致病原理。新冠病毒与很多传染病的一般特点是相似的,比如它需要传染源(病毒携带者或病人)、通过传播途径(空气或接触等)、传染给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而我们的防控措施,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做核酸检测是为了更早发现病人,发现病人要马上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戴口罩、消毒、减少人员聚集等)、保护易感人群(注射新冠疫苗)。了解了新冠病毒的这些特点,知道新冠病毒不是凭空产生的,就能更好地做好防控措施,感染风险就会明显下降;而导致疫情局部爆发的原因,与部分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我们很多的心理反应,可能并不是客观现实导致的,而是我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感受导致的。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把一些负性认知加到客观现实上,导致我们看待疫情更加悲观、更加消极。尤其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类信息,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筛选”出各种负面新闻,而对一些积极的报道往往自动忽略,这样就经常会得出疫情越来越严重的判断。这种情况下,建议只关注权威官方发布的信息,比如“南太湖号”app,它是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的官方客户端,其中就有疫情防控相关的专栏,疫情相关的信息及防控措施也会第一时间在专栏中发布。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可以让我们少受不良信息“轰炸”的影响,也能让我们看待疫情更加客观。
再者,我们也可以应用一些心理学的方法,缓解自己的心理反应。比如我们可以做做深呼吸,做做放松训练等等。这里我们再介绍一种心理稳定化技术,称为“保险箱”技术。它能让我们与心理负担暂时“隔离”。
“保险箱”技术:
1.找寻一个安静的环境
先寻找一个温暖且安静的房间(如卧室),找一把有靠背且舒服的椅子,以一个非常舒适的姿势坐上去,靠着靠背,缓缓闭上眼睛。
2.设计/打造一个保险箱
想象自己眼前有一个保险箱,慢慢感知它的大小、颜色、外形、材料、功能,里面有无分隔,箱门是否容易打开,开关箱门有没有声音,怎么关门,并试着关上它。这个保险箱是否绝对可靠?怎么打开,是单纯用钥匙,还是结合指纹或者密码?钥匙是怎样的?如果保险箱不是很可靠,要怎么改造它?如更换更加坚固的材料、锁等等,直到它百分百绝对可靠。
3.存放各种心理负担
尝试将各种心理负担统统装进去这个保险箱。首先,把各种心理负担“物质化”,为它们设定一个外形(如石头、火球、乌云、长棍等),尽量使它可以变小,然后将它放进一个小盒子或玻璃瓶中,密封好,再锁进保险箱里。如果有一些不好的想法,也可以想象把这些想法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装进信封,放进保险箱。
4.将保险箱保存好
存放好各种心理负担后,将保险箱藏起来,藏在哪里都可以。但最理想的地方是自己可以随时能找到,但不想找的时候它不会出现在眼前,而且其他人绝对找不到的地方,比如宇宙中的某个特定的星球,深海里的某个地方。但要确定自己可以找到,并且随时可以打开。然后把钥匙藏在类似的,但有别于保险箱位置的一个地方。
“保险箱”技术能让我们与这些心理负担分离(哪怕是暂时的),有利于我们的心理状态更稳定。
做好心理防护,让我们的防控措施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