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少心理门诊经常会碰到家长说这样的话:“现在烦都烦死了!他天天吵着玩手机,没有其他爱好,休息天也不肯出门,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孩子从小就接触到各种电子产品,长时间玩手机,其中的危害不言而喻。虽然家长也经常会跟孩子讲玩手机不好,禁止孩子玩手机,但是孩子总是当耳旁风听不进去。
请看现实案例:一年前,因为孩子考试成绩不错,这位家长就答应了孩子奖励一部手机的要求。只是谁也没想到,就是因为这部手机,家里差点引发“世界大战”。孩子一有时间就玩手机,说了无数遍也不听,有时候晚上还躲在被窝里玩。家长从一开始的苦口婆心劝,到后来的严厉批评,就差没把手机砸了。所以在这里奉劝我们的家长,请不要拿手机当给孩子的奖励。
现在大家经济条件好了,很多家长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因素,都会在初中甚至更小的时候,给孩子买手机。但是从专业角度,并不建议给青春期的孩子购买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手机。
一方面,这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有限,相比每天一板一眼的学习,网络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新鲜感和刺激感,很难不被吸引。另一方面,网络内容良莠不齐,青少年的辨别能力有限,如果是拿家长的手机玩,还可以通过设置青少年模式等方式帮孩子们筛选,但如果是他们自己拥有了手机,那就很难监管,有的孩子自己设置了开机密码家长都无法打开手机。
当然,如果不得不给孩子买手机,那么家长在一开始就要做好“约法三章”:什么时候玩?玩多久?不守约定如何处罚?尤其是玩手机的时长,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这也是从孩子护眼的角度考虑。
其次就是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让他不要把手机当成是学习之余的唯一娱乐方式。比如陪孩子运动,听音乐等。
第三则是学会好好和孩子沟通。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会先批评,甚至上手抢手机。但实际上这是非常错误的方式。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家长要学会以下步骤:先要肯定孩子,再指出不足,然后表达家长关心及自己的感受,一起努力改变。
以上面这位家长为例,可以先陈述一个事实:我们买手机是对你之前一个阶段学习成绩稳定的认可,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你为了玩手机,睡眠不足,饭也不好好吃,成绩受到了一定影响,这让爸妈很担心你,你看我们能不能制定一个玩手机的计划表?得到孩子的回应后,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转移他的注意力。
当然这些方法不可能立马奏效,所以更需要家长耐心的疏导和沟通。特别提醒,青春期的孩子有了独立的人格,如果强制没收手机往往适得其反。
供稿人:王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