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青少年忽冷忽热的依恋信号

    • 2025-09-20
    • 发布:湖州三院管理员
    • 阅读:23

大家好呀!今天我们来聊聊青少年时期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子关系。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昨天还抱着你不放的娃,今天突然把你当空气?为什么孩子宁愿对着手机傻笑,也不愿意跟你多说一句话?

别急,这很可能与青少年的依恋风格有关!今天就带大家轻松解读这个话题,顺便支几招。

什么是依恋?简单来说就是“黏人模式”

心理学家鲍尔比说,依恋是人类从摇篮到坟墓的终生需求。青少年时期虽然不是依恋形成的关键期,但却是依恋的重塑期。

想象一下,孩子的依恋模式就像打游戏时的角色设定:安全型依恋:游戏中的“平衡型”角色。

这类孩子通常内心足够安全,既能独立探索世界,也能在需要时寻求支持。他们通常有这些特点:

1、愿意与父母交流

2、能够适度寻求帮助

3、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

 

不安全型依恋:包括三种“职业”分支

01回避型依恋 - “孤狼型”选手

表现为:刻意保持距离,回避亲密,表面独立但内心可能渴望关怀

02焦虑型依恋 - “黏人精”附体

表现为:过度寻求关注,害怕分离,需要不断确认爱意

03混乱型依恋 - “矛盾综合体”

表现为:在亲近和疏远间反复横跳,让人捉摸不定

如何判断孩子的依恋风格?

来看看这些场景是否熟悉:

安全型:安全型孩子遇到挫折时:难过但不崩溃,会主动寻求安慰,然后继续尝试

回避型:回避型孩子的反应:“我没事”“别管我”(其实内心很需要关心)

焦虑型:焦虑型孩子的表现:一点小事就崩溃大哭“你们都不爱我了!”

混乱型:混乱型孩子:一会儿要抱抱,一会儿“走开走开”,让人无所适从

 

(图片来自网络)

 

家长怎么办?四招解锁亲子新关系

第一招:给安全型孩子点赞

继续保持!给予适当的自由和空间,同时让孩子知道:你永远是他的安全基地。

第二招:应对“孤狼型”孩子

1、尊重边界,不强行侵入

2、用行动而非言语表达关心(比如准备爱吃的食物)

3、创造轻松的非正式交流时机(如一起散步、看电影)

第三招:安抚“黏人精”宝宝

1、给予明确而稳定的爱意表达

2、建立可预测的日常惯例(增强安全感)

3、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信

第四招:理解“矛盾综合体”

1、保持自身情绪稳定(你的稳定是孩子的定心丸)

2、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

3、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必要

青春期是重塑依恋的最后黄金期! 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通过理解、尊重和适当的支持,帮助孩子形成更安全的依恋模式,这将是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记住:青春期孩子的“推开”不是真的不需要你,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说“我需要你”。他们需要的是既能给予安全感,又懂得适时放手的长辈。

各位爸爸妈妈们,放下焦虑,给自己和孩子都点个赞吧!育儿路上,我们都在不断学习和成长呢~

 

 

供稿人:徐哲

 

 



相关稿件

Copyright 2014 ©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8649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692号 地址:湖州市苕溪东路2088号
服务中心:0572-2062555 预约电话:0572-2290610 邮政编码:313000 Email:info@hz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