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用药,您了解吗

    • 2023-12-15
    • 发布:湖州三院管理员
    • 阅读:861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今天,我们就带您了解帕金森病用药的那些事儿。

01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还会伴有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认知障碍。

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有六大类:最常用的一类药物是多巴胺制剂,包括左旋多巴和复方左旋多巴;第二类是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恩他卡朋;第三类是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常用的有司来吉兰、雷沙吉兰;第四类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吡贝地尔、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罗替高汀;第五类是抗胆碱能制剂,如盐酸苯海索片;第六类是金刚烷胺。其中,前四类属于多巴胺能药物,后两类属于非多巴胺能药物。

 

多巴胺制剂

左旋多巴是帕金森病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此类药物最好空腹服用,患者应在饭前60分钟服用,避免食物中的蛋白质影响左旋多巴的吸收。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出现这些情况,您可以在服药前30分钟服用莫沙必利,或者在饭后90分钟服用左旋多巴。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必须与左旋多巴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外周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左旋多巴的血药浓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服药后,患者的尿液会变黄或呈橙红色,这属于正常的药物代谢现象。

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

此类药物可以减少脑内多巴胺的代谢,延缓运动症状和体征的进展,有助改善冻结步态,可以推迟疾病功能障碍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药物不能与某些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如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等。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此类药物可很好地控制震颤。常见的副作用与左旋多巴类似,如恶心、呕吐,直立性低血压和精神症状。胃肠症状多在刚开始用药时出现,数天至数周后逐渐消失。

抗胆碱能制剂

盐酸苯海索片治疗震颤的效果好,多用于比较年轻的患者,不能用于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患者,大量应用可能影响认知功能,产生幻觉等精神症状。

金刚烷胺

金刚烷胺对少动和强直的作用比抗胆碱能药物强,对震颤的作用比抗胆碱能药物弱。单药治疗或与多巴胺制剂合用均有疗效,可以有效改善异动症、冻结步态等症状。常见的副作用有精神障碍、下肢水肿。

 

02脑起搏器术后如何用药

随着帕金森病的病程进展,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运动波动”和“异动症”。当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再进行优化的药物治疗也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植入脑起搏器可以解决中晚期帕金森病药物治疗面临的困境,给患者带来第二个治疗“蜜月期”。

需要强调的是,脑起搏器并不能解决帕金森病的所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患者仍需服用抗帕金森病的药物。盲目减少药物用量,或者试图使药物简单化,是脑起搏器术后治疗的一大误区。丘脑底核脑起搏器植入术后,总体药物剂量可减少40%~50%。术后的药物调整要分几个阶段,患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术后当日至术后1周:患者应在麻醉清醒后尽早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有异动情况的患者可适当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运动症状重的患者可以维持术前药物剂量。有精神障碍风险的患者,可减少多巴受体激动剂、金刚烷胺、安坦的用量。

术后1~4周:这一阶段的用药方案与手术前基本相同,有异动的患者可适当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左旋多巴的用量。

一般来说,脑起搏器会在患者术后1个月左右开机,通常采用常规的开机参数,让身体与机器有一个磨合的时间,3~6个月时会达到相对的稳态。在保证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医生会确定脑起搏器的合理参数,同时保持基本剂量的复方多巴类药物,在此基础上,通过联合应用各种稳定多巴胺浓度的药物,获得更加稳定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患者应在达到稳定状态后,请医生进行药物调整。如果多巴胺类药物的用量减少过快,可能会引起快感缺乏、意志缺失,甚至抑郁症。

脑起搏器和左旋多巴的联合作用要大于单独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如何调整药物。一般顺序为先调整左旋多巴,后调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合并直立性低血压的患者,要适当减少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用量;合并幻觉等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要减少安坦、金刚烷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用量;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应避免服用安坦等药物。一般在术后3个月开始减药;术后3年内,以减药为主;手术时间超过3年,则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开始加药。

有学者建议,根据每日服用左旋多巴的剂量来确定减药的幅度和速度。如每日服用高剂量左旋多巴(>1000毫克),每天可减少50~100毫克;如左旋多巴每日剂量在500~1000毫克,每天可减少25~50毫克;如每日左旋多巴<500毫克,可每2~3天减少25毫克。

术后6个月至3年用药量最少,术后3~5年开始增加药量。脑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不应以停服抗帕金森病药物为目标,因为单纯的脑起搏器疗效不如脑起搏器加药物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脑起搏器和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协同放大效应,有望使广大帕金森病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相关稿件

Copyright 2014 ©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18649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692号 地址:湖州市苕溪东路2088号
服务中心:0572-2062555 预约电话:0572-2290610 邮政编码:313000 Email:info@hzsy.com